|
|
前言 |
|
|
|
養病, 是指患病後的康復之意,
既不等於治病, 亦不是無病時的養生.也就是所謂的康復療法. 康復醫療的起源極早,
中國第一部醫學巨著"黃帝內經"已有論述,此後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,
康復療法愈來愈受到重視,
而清朝沈子復所寫的"養病庸言",
堪稱為有關康復醫療的專著.
|
|
|
|
|
|
|
|
富者與窮者如何以各自的處境養病 |
|
|
|
每個人的處境本來就是不一樣,
對於貧富環境的不同, 在養病的思想上的調適,沈子復是這樣寫的:
處富貴須存濟人利物心, 養此心活潑之天;
若一味鄙吝節嗇, 而不權乎義禮,
則隨處窒礙,毫無樂趣矣.
處貧賤須存隨分樂道心, 養此心闊達之天,
若一味牢愁抑鬱, 而不達乎義命, 則貧賤之外,
又添一件苦處, 直苦而又苦矣. |
|
|
|
|
|
|
|
再如以就養病者的飲食來說,
富貴者膏良厚味未必是福,
貧窮者蔾藿充腸未必不佳,
總之要求吃得得當, 能夠挹其精華才好. |
|
|
|
|
|
|
|
【養病六務】 |
|
|
|
一 |
知.... |
充分了解自己的病,
這樣才能選擇相應的治病及養病法. |
二 |
忘 |
人們為疾病感到憂慮,
這是把病和死連到一起, 為丟棄這一思想包袱,
養病者應將生死置之度外, 自然膽壯氣旺,
於疾病的痊癒有利的. |
三 |
拒 |
拒嗜欲, 防感冒,節勞倦. 這樣,
對於已來之病, 可節其流, 未來之病,
可杜其源. |
四 |
看 |
養病者對自己的疾病要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來看待,
就譬如看其他人的疾病一樣. |
五 |
耐 |
沈子復認為: 耐之一字,
看似授權於病, 其實卻奪病之權.
養病時, 對於疾病, 可用"耐"字訣,
不管病得怎樣, 我就是忍耐順受,
這樣一來, 病魔就無所施其伎倆了. |
六 |
調變 |
1.常存退一步想:
是壹種思想上及心理上的養病妙法,
如果常存退一步想,
那就會使自己感到所處之境無不是樂境,
這樣自然心平氣和了. 如果有人故意氣你,
沈子復的方法是: "他氣我怒我,
要我氣也, 我若果氣, 中他計矣.
我卻不氣, 他便無如我何." 2.刻刻作已死觀:
這也是一種心理康復法, 沈子復如是說:"若要長生,
先求短死.......對自己身體, 竟當已死看待,
持之頗久, 一切名利心, 嫉妒心,
怨憤心, 期望心, 好勝心, 固執心,
不識消歸於何有?"
3.其他生活起居規戒: 獨宿,
勤習導引, 慎求醫藥, 精飲饌, 慎咳唾,
被服適體,少開口, 多閉目, 夜睡必滅火,
常看儒書.
|
|
|
|
|
|
|
|
|
【五精】--養病者的飲食調養 |
|
|
|
一 |
精其物 |
生冷之物不吃, 鮮發之物不吃,
猛烈之物不吃, 務擇和平中正, 有益於身,
有濟於病者吃之. |
二 |
精其時 |
早餐必在寅卯之間, 中餐必在午前,
晚餐必在戌前. |
三 |
精其數 |
早餐盡量, 中餐遞減, 晚餐最少,
忍飢亦不害. |
四 |
精其法 |
不論粥, 飯, 點心, 肴品,
皆嚼得極細咽下, 飲湯勿作牛飲,
亦徐呷徐咽. |
五 |
精其權.... |
身體健壯, 酌加若干, 身體委頓,
酌減若干, 而加減尤必視脾之能運與否,
不得但徇胃口. |
|
|
|
|
|
|
|
|
【六戒】 |
|
|
|
一 |
昧 |
深淺不知, 事事驚恐. |
二 |
憂 |
病因憂而深, 不因憂而減. |
三 |
迎 |
嗜欲不慎, 寒暑不避, 喜怒逐物,
心思過度, 勞倦不顧, 此迎之說也. |
四 |
忽 |
略不關心, 不知其所自來,
不知其所以去, 此之謂忽. |
五 |
憤 |
肝火愈旺, 肺今銷爍, 百體精華,
隨之而竭, 此危道也. |
六 |
糟蹋 |
以為此身永遠死不得, 藥劑亂投,
飲食任性, 晏起晏眠, 目力多用, 夜睡點火,
喜觀淫詞小說, 舉動一如未病時,
稍癒便忘生病時之苦惱. |
|
|
......... |
|
|
........ |